要做好一條航拍片,絕對不能只靠後制。正所謂 “Garbage in, garbage out"。拍攝的時候必須清楚應拍甚麼、不斷有意識地運鏡、並利用相應的航拍機功能。拍攝前要做好準備,不是起飛後才考慮拍攝甚麼,而是應先做好環境分析,考慮有甚麼興趣點、最佳拍攝時間、以及動態情況的配合,例如天文潮汐。
心得分享內容:
00:10 環境分析
02:05 影片講解
04:15 拍攝技巧
09:10 後制要點
1. 環境分析
- 主體是碧綠色的水,遠近景都要影,突顯一層一層的顏色
- 反正大景不多,拍多一點連沙步道、人物、船及小艇
- 選擇接近黃昏時段去 (不可太晚否則沒有回航船),多拍連沙步道上的人影
- 連沙步道要水浸過腳才美,趁水漲都有人行的時候影人
- 檢查天文台的潮汐預報
- 尋找特別的事物或人物,例如在淺水中浮潛的人
2. 拍攝技巧
- 機身及鏡頭的轉向動作要柔順,先在設定內減低遙控杆及雲台的靈敏度
- 善用 Tripod Mode / Cinematic Mode 實現微操作
- 垂直90度通常不會是最美的角度
- 拍片時要有高度及角度(包括機身 + 鏡頭 tilt 角)的變化,不要單純直飛或橫 pan,要熟習一邊同時控制左右遙控杆,一邊 tilt 鏡頭
- 拍多幾條 Waypoint Hyperlapse,利用不同面向角度 (包括機身 + 鏡頭 tilt 角) 、不同高度及不同的路徑 (set 5個 waypoint)
- 善用 Active Track 的環繞功能追船及小艇
3. 後制要點
- 先揀 Music 再剪片 Cut to Music,不是剪完片才找合適的 Music
- 突出主體 - 碧綠的淺水
- 環繞主體只需抽一小段,不需過長
- 一鏡到尾的片段太長又不想cut時,可以加速中段部份 (變速)
- Hyperlapse 要自己砌才會出到 4k,每秒30格太快,最好設定每秒15格
- 將每一段 Hyperlapse 片穩定化,不要懶惰
- 不同時間拍的片段可能出現顏色光暗不一致,後制時盡量一致化
示範影片-薄荷綠世界:
小弟會不時於YouTube 頻道新增航拍心得分享。如想學習更多的相片及影片後制技術,請訂閱小弟的 YouTube 頻道,讚好、留言、分享並廣傳開去!
Facebook group (加入前請細閱及同意群組規則):
Mavic Air 2 及 Mavic 2 HK User Group 香港
對「航拍心得分享(三):環境分析、拍攝技巧及後制要點」的想法